從最佳新人到最佳第六人!Malcolm Brogdon 的成長之路

《三十而立系列》專講年過30的資深球員籃球路:Malcolm Brogdon,一位二輪選秀球員,2016年的選秀中搶在許多明星球員面前,拿走了最佳新人獎。七年後,他再次拿到了年度最佳第六人。這個本來被認為年紀大、潛力與天賦平平的球員,是如何在 NBA 賽場脫穎而出的?

2016年,這一年的選秀上出了不少明星球員,像是 Domantas Sabonis、Jaylen Brown等等,但是在2016-17球季時,還是新人的他們卻沒有獲得最佳新人這個獎項的關注,當時的他們要嘛技巧稚嫩要嘛還沒受到球隊重用,但此時卻有位二輪出身的新秀搶在他們面前,拿走了這個可能一生只能拿一次的獎。

想不到這位二輪球員,在七年之後再次拿到了年度最佳第六人

年紀最大、學歷最高的「新秀」

NBA 選秀,一直以來是球隊獲得未來核心的重要管道,你可以因為選到一位具備頂尖天賦的球員,而讓整支球隊從此踏上勁旅之路。

但正是因為選秀如此重要,所以各隊在選前總會有非常嚴格的評鑑標準,除了這位球員在大學的籃球成績,更會評斷球員的動態與靜態天賦,其中,年齡也是眾多球團評量的指標之一。

畢竟,當你年紀越大,習慣養成之後,技巧與觀念會越難改正;此外,身體的發展也會漸趨成熟,不會有什麼突然長高的期待性。

而且站在商業的角度,越年輕代表的是能工作越長的時間,以35歲的退休年齡來算,選進一名19歲的球員,有可能就可以替球隊選進未來16年的門面。在可塑性與耐用性的考量下,不少球隊自然容易對年輕球員抱有比較高的興趣。

就像很多人聽過的一句玩笑話:「大一嬌、大二俏、大三拉警報、大四沒人要。」其實放到 NBA 選秀上也是如此,這讓許多具有天份的球員,選擇在大一大二,也就是19、20歲的時候投入選秀,而大四畢業的球員,除非是像 Tim Duncan 那樣不世出的天才,不然大多順位靠後,更何況 Brogdon 這種念完碩士才來參選的球員?

父親是律師,母親是大學教授,在大學念了五年,修完公共政策碩士的 Brogdon,不少人都認為他應該會從政或是投身公共事業,畢竟如果他選擇已經23歲,等到正式踏上賽場時已經24歲,在不少球探眼中,已經沒有多少潛力可以開發的球員,因此縱使他在研究所的那個賽季繳出18.2分、4.1籃板、3.1助攻的成績,但是年齡的條件一加進來,球團顯然更願意將前面的順位賭在 Dragan Bender、Thon Maker 這些雖然技巧粗糙,但是才19歲的年輕球員身上(備註:Thon Maker 後來被爆料謊報年齡,參加選秀時其實已經23歲…)。

最終,本來預估有機會在一輪末段中選的 Brogdon,直到了二輪第36順位才被公鹿隊選到。

這邊筆者忍不住要多嘴一下,站在事後諸葛的角度,還好當年握有第10順位,並在這個順位選了  Maker 的公鹿,還能在第36順位選到 Brogdon,不然同為23歲,Brogdon 和 Maker 後來的表現,絕對會讓公鹿哭死。

事實上,撇去年齡的因素,Brogdon 在身材條件上其實是相當出色的,6呎5吋主打雙能衛的他以後衛來說是高標身材,同時學業上的聰明也展現在 Brogdon 的戰術理解與球場判斷上,除了報銷的大二賽季,在學校的五年 Brogdon 的數據總是不斷在進步,他總能找到對的方式幫助球隊。

可是,Brogdon 的缺點也很明顯,除了年齡偏大,他在體能與移動腳步上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,這讓不少人懷疑,當到了體能更上一個檔次的 NBA,Brogdon 會不會受限體能,導致進攻上施展不開,淪為沒有防守,組織技巧侷限,僅能待在角落的等球射手。

如果是這樣,那麼就即戰性的考量,Brogdon 的角色將會變的非常單一,甚至更殘酷一點說,在每年的選秀市場,更年輕、用更久、三分命中率超過4成的射手一抓一大把,憑什麼要給一名三分僅36.7%的大齡球員一個機會?

※※❤️想了解更多,趕快加LINE吧❤️※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