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餐是什麼|西餐的定義|從主廚的角度看世界chefeye|What is western cuisine ? vision from Taiwan Chef
西餐是什麼? 這個問題可以很深入的回答也可以很簡單。
對我來說西餐是什麼?「西餐」對於我來說,是法國料理,這是一種熱愛。
小弟在西餐界也打滾十年了,從最基本的學徒開始,一路走來都是在西餐業界。
「西餐」對於一般人士來說,可能是拿刀叉就是西餐。可能是牛排、漢堡、炸雞、pizza、義大利麵。
對於你來說「西餐」是什麼?
西餐
西方飲食指西方國家的飲食。西方國家,是相對於東亞而言的歐洲白人世界文化圈,更準確稱呼應為歐洲(歐式)飲食,狹義上的西餐或西菜是指西方國家的正餐菜式。正規西菜而言應包括了湯、前菜、主菜、餐後甜品及飲品。鑑於法國在烹飪和飲食科技上的巨貢獻,所以一般人眼中最正式的西餐當屬法式西餐。同時,歐洲大陸面積廣闊,各地飲食風格、種類相差甚大。而為了應付城市的草根勞動者的需要,西餐在二十世紀更出現了變種快餐。
西方人很重視餐桌禮儀,西餐禮儀更加的複雜,但相對於印度菜和美式快餐,西餐比傳統中餐和宗教餐飲要簡單,但也有一些規則,如:一道菜,一道菜地吃,吃正式的西餐時,不能發出聲響,不能吃一半,吐出一半等。吃每一道菜都有不同的餐具,於餐桌上從外到內順序排列。
1860年代左右,中國已經有西式餐館。西餐在傳入中國初期被稱為番菜[1]。當代亞洲的飲食文化中,如香港的茶餐廳、日本的日式西餐廳、台灣的簡餐店等,都不會提供全套的食品,故廣義而言的西餐會是一頓包含西式主菜的膳食,咖啡可被一般飲品取代,在香港的茶餐廳和快餐店,餐湯亦可被中式餐湯取代,成為港式西餐。而在上海,上海人更是根據自己的口味與本地食材的特性改良了西餐,該類西餐被稱為海派西餐。
西餐主要分為10種菜系:
法國菜:
- 法語: Cuisine française是一種源於法國,並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的烹飪系統。
- 法國比較具有特色的食品有:青蛙腿(grenouille)、燉雞(coq au vin)、法國蝸牛(escargot)、油封鴨(confit de canard);主食主要是麵包,具有法國特色的麵包有可頌(croissant)和棍式麵包(baguette)。
- 一頓法式料理通常包含三道菜,開胃菜(Hors d’œuvre)、主菜(Plat principal)、乳酪或甜點(Dessert),有時在甜點之前會先呈上沙拉。但值得一提的是,非常傳統的一套法國料理套餐其實會有十三道菜,包含了開胃菜(Hors d’œuvre)、主菜(Plat principal)、乳酪或甜點(Dessert)以及酒類。
鵝肝 紅酒醬
義大利
- 義大利飲食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四世紀,不斷經歷社會和政治變革至今,其中以伊特拉斯坎、古希臘、古羅馬、拜占庭、猶太、阿拉伯等文化影響最為深遠
- 在義大利,食材運用和料理隨地區而變異。許多原屬區域性的菜餚,傳遍全國後融入當地特色、產生變異。
- 起司、番茄、橄欖油、馬鈴薯和葡萄酒構成義大利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,政府針對葡萄酒訂定了法定產區(DOC)等相關法律。咖啡在義大利飲食文化漸佔一席之地,尤其是濃縮咖啡。
- 常見菜色有提拉米蘇、番茄蔬菜湯、pizza、pasta、 Gnocchi、燉飯、青醬等
馬鈴薯麵疙瘩 Gnocchi
美國
- 美國的飲食文化反映出它的歷史。來自歐洲的殖民者引進了一批食材和烹飪風格,時間進入19世紀和20世紀以後,由於眾多外國移民的湧入,使得全美國各地展現出豐富的食物與多樣性。
- 因是移民國家,美國的飲食文化基本是受歐洲人所影響。在歐洲人移居美國時,往往把歐洲的烹飪、食材帶到了美國。
- 因為早期大多數美國移民是英國或愛爾蘭裔,英式文化在美國菜中,一直佔主導地位。在十九世紀歐洲大陸大量移民,亦帶來了不少其他飲食文化元素。美國菜在吸收了歐洲大陸的烹飪精華後,逐漸形成自己獨特風格。
- 常見菜色有:漢堡、熱狗、巧達濃湯、蘋果派、牛排、薯條、水牛城辣雞翅、炸雞等
漢堡薯條
西班牙
- 西班牙菜包含許多菜系,根據不同地區的文化、歷史或氣候而改變。西班牙菜包含許多海鮮,例如西班牙海鮮飯paella,也是地中海飲食的其中之一。
- 上古時代的西班牙,主要是種植橄欖樹和葡萄,以製造橄欖油和葡萄酒。當時主要市場是古希臘。至古羅馬時代,古羅馬人又引進了蘑菇至西班牙。
- 在中世紀,由於伊比利亞半島被伊斯蘭人征服,一些中東普及的食材亦帶進至西班牙,比如大米、菠菜和杏仁。
- 在大航海時代,隨著美洲新大陸的發現,西班牙人大量引進原產自美洲的植物,包括番茄、馬鈴薯、辣椒、可可等等。其中番茄、馬鈴薯被栽種於西班牙,再傳至歐洲各國。而原來菜餚中,亦多加上了番茄和馬鈴薯,比如西班牙冷湯。
- 在此段期間,西班牙人更把可可磨成粉,從中加入水和糖,在加熱後被製成「巧克力」。
- 常見菜色有:西班牙燉飯、冷湯等等。
paella
#德國
- 德國飲食文化是指德國國內和日耳曼人的飲食習慣。
- 德國由於身處歐洲大陸之中心,飲食文化與內陸地區之物產分布息息相關。整體上德國人較為愛好肉類。其中德國人非常愛吃豬肉,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,例如德國香腸,德國豬腳。相較於歐洲中南部精緻飲食,德國的傳統飲食普遍較粗獷,但仍具特色;傳統菜餚如烤豬肘、烤豬膝,常佐以馬鈴薯泥、酸甜甘藍食用。
- 另外德國也是世界啤酒生產大國之一。德國人均啤酒消費量居世界首位。其中以慕尼黑的啤酒節最為知名。
- 常見菜色有:德國豬腳、德國香腸、 Schnitzel炸豬排、黑森林蛋糕、 Kuödel
Kuödel
希臘
希臘烤肉串 Souvlaki
賽普勒斯
Middle-Eastern-Roasted-Red-Pepper-Meze-Platter
芬蘭
- 芬蘭飲食的特色是全麥製品(裸麥、大麥、燕麥)及莓類(藍莓、越橘、雲莓、沙棘),牛奶與相關衍生產品(酪乳等)也相當普遍。傳統芬蘭常使用各種蘿蔔料理,直到18世紀引進馬鈴薯後便取而代之。現今,芬蘭的烹飪風格融合了傳統地方飲食與歐洲當代的高級烹飪風格。
- 在芬蘭西部的傳統菜色中,魚與肉扮演了吃重的角色,而東部的傳統菜色則習慣加入各類蔬菜與菇類。
- 常見菜色:黑麥麵包、煙燻鮭魚、熱紅酒。
瑞典
- 由於瑞典地幅南北狹長遼闊,氣候、風土各異,地區性特色鮮明,因而發展、建構出多元的瑞典飲食文化。就歷史觀點而言,在瑞典北部,受薩米文化影響,飲食以肉類如馴鹿以及野味菜餚為主;新鮮蔬菜在南方則扮演較大的角色。相較於義大利、法國等精緻飲食,瑞典的傳統飲食普遍簡素,但口味仍十分具有當地特色;傳統菜餚如豐盛的瑞典肉丸,常佐以肉汁和略帶酸辛味的越橘果醬食用。此外,瑞典也有在夏秋之交食用發酵鯡魚(surströmming)的習俗
- 對於外來文化,瑞典始終採開放、兼容並蓄的態度,包括17世紀至18世紀間傳入的法國料理文化,到現代的壽司、拿鐵咖啡等。在速食方面,披薩和熱狗自1960年代傳入後已十分普及,成為瑞典飲食文化的一部分。接續在後的中東烤肉串和炸豆丸子也有同樣現象,專賣外國特色菜餚的小餐館在瑞典亦日漸興盛。
- 常見菜色:大賣場內的牛肉丸、果醬。
俄羅斯
- 俄羅斯是面積最大的國家,飲食文化也十分多樣。傳統的俄羅斯飲食和蘇聯飲食並不相同。俄羅斯飲食較多使用魚肉、豬肉、家禽、魚子醬、蘑菇、漿果、蜂蜜等食材。在16至18世紀,外國的飲食文化傳入俄羅斯,並和俄羅斯當地的食材結合,創造出俄羅斯獨特的飲食文化。
- 由於俄羅斯本身氣候較為嚴寒,俄羅斯人傳統上都是以吃黑麥、小麥為主,也有家禽、蘑菇等等。有時也會拿蔬菜與肉類燉煮成湯。
- 到了十七、十八世紀,受到歐洲影響,俄羅斯人引進一些西歐烹飪技術,比如煙燻肉類或魚類,以及沙拉、巧克力和烈酒。
- 常見菜色:羅宋湯。
Russian soup
以上為西餐飲食的十種菜系,相信透過這篇文章,各位可以更加了解什麼是「西餐」。